全面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调带来哪些经济社会效益
第一财经 2024-12-12

  水利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和南水北调集团,全力推进后续工程的规划建设。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十年间,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了767亿立方米,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显著提升,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1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无论是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惠及了工程沿线总共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日益显著。

  通水以来,工程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10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已经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东线工程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T”字形的供水“大动脉”。随着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供水进入常态化,天津、河北等地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北京市自来水的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到了现在的120毫克/升,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家家里烧开水的水壶里的水垢明显少了;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王道席说。

  他强调,工程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北方重要经济发展区、粮食主产区、能源基地生产的商品、粮食、能源等产品通过交通网、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在我国南北方的优化配置。南水北调累计调水767亿立方米,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来,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水利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和南水北调集团,全力推进后续工程的规划建设。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坚持遵循规律,研判和把握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区域分布、结构特征,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优化战略安排,持续深化后续重大工程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快形成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

  重大水利工程对于稳增长、惠民生意义重大。水利部将深入实施《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尽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张祥伟表示,《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布局了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骨干输排水通道、重要节点工程。从进展情况看,一是加快完善国家水网大动脉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二是积极推进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建设,三是统筹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

  张祥伟透露,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比如黑龙江林海、重庆向阳、云南桃源、贵州花滩子、安徽凤凰(23.180-1.24-5.08%)山等一批大型水库正在加快建设进度,这些工程将在国家、区域和省级水网里面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此外,江西大坳、广西下六甲、安徽怀洪新河等一批大型灌区加快实施,将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