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3万网友参与两会热点调查结果出炉 “GDP突破110万亿元”位居榜首
金融时报 2022-03-02

  “每年两会我都会关注,希望今年能有更多为老百姓(41.480-0.34-0.81%)谋福利的‘声音’。”上海的王先生在参加本报“两会热点话题调查”时,投票给了“GDP突破110万亿元”“金融纾困小微企业”及“房住不炒”。他感慨地说,我国经济的宏观走向在深层次影响着每个人的发展,国事家事是紧密相连的。

  2022年全国两会大幕将启,近期,《金融时报》通过客户端、网站、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出“两会热点话题调查”,近13万名网友参与投票,选出最为关切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GDP突破110万亿元”一项位居榜首,成为网友最为关注的话题。“共同富裕”“货币政策靠前发力”“金融纾困小微企业”等话题也备受网友关注,得票率均超过20%。

  2022年,我国经济将如何应对挑战?怎样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如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国绿色金融该如何发力?两会即将召开,大家都期待今年会有更多有力度、有温度、“接地气”的改革举措。

  经济工作稳字当头

  在今年的调查中,34.68%的网友投票给了“GDP突破110万亿元”这一项,成为“最关心内容”话题榜首。

  2021年,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从增长看,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总量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7.7万亿美元,仍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加速提升。

  “去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令人倍感振奋。”北京的曹女士感慨道,经济发展情况和企业经营状况、就业形势息息相关,今年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期待能够出台更多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

  “稳”是今年经济工作最为突出的关键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次投票结果中,27.83%的网友投给了“货币政策靠前发力”;22.24%的网友将目光投向“金融纾困小微企业”,普遍希望今年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稳增长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实际上,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当前的重点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期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民生”也是网友关注的热门话题,从调查结果来看,“共同富裕”“房住不炒”“养老保障”等话题均位居榜单前列,大家都关心今年还将有哪些措施出台。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关乎民生福祉,也关乎进一步释放生产要素潜力。浙江的李先生就选择了“共同富裕”这一项。“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他表示,推进共同富裕事关民生福祉,政府需要下大力气,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搞“福利主义”,也要避免“躺平”主义和“等靠要”。

  在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看来,推动共同富裕,关键在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支撑,因此,要推动经济发展从发展数量提高到发展质量上,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绿色低碳、民生保障转变。

  住房问题事关民生福祉,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背景下,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尤为重要。“住房问题是我最关心的!”上海的胡女士坦言,房价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住房问题是头等大事。专家预计,在“房住不炒”定位下,今年政府部门将继续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不同群体住房困难。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约2.64亿人,占比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社会养老压力不容小觑。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充足的养老保障规划尤为重要。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业内预计,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未来养老金融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绿色”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步伐越迈越大。本次调查中,超15%的参与者为“绿色金融”投出一票。“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河北的方女士告诉记者,选择“绿色金融”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达到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近年来,特别是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各行各业加快了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而“十四五”时期正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和窗口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也成为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

  去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日益丰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持续较快增长。截至2021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年末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6万亿元。另外,根据中国交易商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6072.42亿元,同比增长168.32%;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16万亿元。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2021年,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定量评价范围扩展至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并为绿色理财、绿色信托等业务预留了空间,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此外,人民银行还创新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认为,要继续健全顶层设计,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进入碳减排领域,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全方位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也要继续完善激励约束,提升金融系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动力。此外,还应该更好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定价作用,以更加市场化的方法实现碳减排。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