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新挑战 谁是“智慧银行”背后的推手?
来源; 经济观察网 财经参考网 2019-09-19

   “截至去年年末,全国在用银行卡76亿张,人均持卡量5张。2018年国内银行离柜交易额增长至1936万亿,离柜率接近90%。”9月17日,记者从2019中国银行(3.6100.010.28%)业发展论坛上获悉,信息技术的迭代不断推动银行业迈上新台阶,而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加速科技与金融的融合,颠覆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服务模式, “智慧银行”画像逐渐成型。

  “智慧银行”发展的三大动能

  事实上,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已经有多家银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智能银行网点。在上述会议上,交通银行(5.520,0.000.00%)副行长郭莽回溯了国内智慧银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至1996年的萌芽期,呈现的形式是银行卡和ATM机。当时智慧银行主要实现的是存、转、汇等简单操作的自动化,创新模式相对单一;第二个阶段是1997~2008年,表现形式是网上银行。相比于ATM机,网上银行不仅能突破业务办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智慧化程度更高,服务面更广。成长期的智慧银行是银行线上化转型的初级产物,存在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从2009年至今的十年,国内智慧银行进入成熟期,发展十分迅猛。衍生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纯粹的线上银行还有无人网点等,不断出现新趋势、新渠道,大幅提升了银行业务的离柜率。据悉,2012年,国内银行业离柜交易额924万亿,到2018年已经增长到1936万亿,平均业务的离柜率由过去的不足55%到现在已经接近90%。

  虽然智慧银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郭莽认为背后有相同的三大逻辑。即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内智慧银行升级的关键变量,民众的需求是激发国内智慧银行创新的核心动力,扩大开放是助力国内智慧银行建设的重要力量。

  郭莽进一步谈到,智慧银行的建设至少需要更新四种理念。一是客户中心理念,既要为高端客户服务,更要补齐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服务短板;二是服务下沉理念,要打破传统的等客上门思想,运用科技手段,主动跨前一步,打通银行服务与客户需求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数据共享理念,智慧银行的运营要建立在大数据决策分析之上,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将成为智慧银行赖以生存并蓬勃发展的土壤;四是科技前台理念,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智慧银行将改变科技部门成本中心的角色,更好实现科技创造价值的目标。

  近年来,各大银行积极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以互联网化、数据化、开放化、智能化为目标,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以农业银行(3.4900.010.29%)为例。据农业银行副行长蔡东介绍,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网络金融服务的个人客户数已经达到了3.11亿,企业客户数达到了675万。由于农业银行以服务“三农”,面向城乡为特点,互联网金融客户数中有一半左右是来自于县域,个人客户在县域以下达到1.48亿,企业客户达到289万。“从县域以下客户数的增长变化来看,即使是相对不发达地方,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对网络金融服务的接受度都很高。”蔡东表示。

  5G时代的新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我国5G商用元年,5G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的变革。建设银行(7.040-0.01-0.14%)副行长纪志宏指出,5G时代将为智慧金融提供代际升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

  纵观金融科技发展的历程,纪志宏认为无论是科技+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底层逻辑都是数字金融。“5G将会构建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生态系统,网络生态连接可获得的数据信息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无缝对接。”纪志宏说。

  5G时代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将更加突出,金融风险的管控更加多维动态和实时,同时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机制亦势在必行,在5G时代信息的渗透性增加,带来便捷享受的同时,新的挑战亦纷至沓来。

  纪志宏认为,金融创新必须遵循安全稳健的发展思路,智慧金融要实现健康发展,需要深入认识并稳妥处理好几个关系。即稳妥处理好多主体服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数据开发应用和客户隐私保护、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等多重关系。纪志宏特别提到,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特别是科技方面的风险,包括数据安全,网络攻击,以及其他输入性的风险。他强调,防止风险快速传播产生累积和放大的效应,发展金融科技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风险防控的体系,保障金融安全。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