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北京印记 老城房屋修缮规范已出炉
京房字 2019-11-05

留住老北京的印迹,不但是老百姓的心愿和呼声,也是政府在规划建设中遵循的原则。

  二环路以内的老城中,有着众多的老胡同、老院落、老房子,这些房屋由于年代久远,不少都需要修缮。

  怎么修缮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它们,恢复老城风貌?那就需要一个标准。

  昨日,市住建委组织起草的《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哪些属于要遵循这个标准来修缮的房屋呢?

  《导则》适用于北京老城内,即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除文物保护单位、普查登记文物、历史建筑以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以及近现代建筑的修缮保护、使用功能改造、市政设施改造、风貌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其中,历史文化街区外的胡同、院落和房屋,其外立面、公共空间等可视范围内的修缮工作执行《导则》。

  老城区域以外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区域的房屋保护修缮,可参照《导则》执行。

  房屋到了什么样的状况时,需要进行修缮呢?

  《导则》规定,当房屋以下的情况,影响结构和使用安全以及风貌保护时,需进行修缮:

  1 房屋结构发生变形、倾斜、沉降,影响使用安全。

  2 房屋构件损坏,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不足。

  3 房屋使用功能改变、布局与结构的局部调整。

  4 房屋内外装饰损坏,影响正常使用。

  5 房屋原有设备、设施老旧损坏或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6 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建筑不能正常使用。

  7 建筑有文化价值的保护部位损坏,需要进行修缮。

  8 其它经评估需要进行修缮的。

  通过修缮,房屋要能达到保护和恢复风貌、结构安全、能源清洁、设施完善、建筑节能的要求。

  导则从院落和房屋两个维度对修缮等级进行了细分,包括三类院落、五类建筑。每个类型都有对应的修缮标准。

  而且,对于修缮的各种材料和施工技术都进行了细致的要求。

  比如木材的含水率、强度、耐久性等指标要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常用木材树种有红松、白松、黄花松、杉木等。禁止杨木、柳木、樟子松用于承重结构。

  砖的形式、型号、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挑选时注意材料的材质、颜色、强度和密实度,旧砖修缮时尽可能保护利用。

  为了保护历史风貌,《导则》中还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保护有价值的旧材料和旧构件,做到应保尽保,合理利用。

  同时,老房修缮要进行厨房、卫生间改造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厨房、卫生间应在建筑内部设置,不应在院内加设或利用原有违法建筑建设改建,不应破坏传统建筑风貌。

  空调及新风设备等室外机位置应隐蔽,室外机不宜设置在建筑沿街一侧,不得影响传统建筑风貌。

  对于院落和胡同街区的环境整治,《导则》还要求,准确把握文化特色,修缮后符合区域文化要求。

  此前一些老胡同院落在自行修缮时,有些人会将江浙皖地区的建筑形制、色彩、窗格等用在北京的老房子、老胡同中,这混淆地方文化特色,成为了“四不像”。

  此次《导则》明确,要避免“南装北饰,内衣外穿”的做法,要注意保留和恢复胡同内原有文化元素,塑造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胡同空间。

  同时,保持胡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得任意改变其标高、长度、宽度。注意保留和恢复胡同内原有的上马石、拴马桩、泰山石等文化元素,突出所在区域的风貌特色。

  胡同的地面应选择以青砖颜色为主,不得采用现代城市的石材地面,优先使用透水材料。

  此外,《导则》还图文并茂的列出了修缮的各种负面清单,包括宅门、台阶、墙体、门窗、屋面等,用图片把正确的做法和错误的做法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