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落地A股已超300家 外资持仓配置持续上升
证券日报 2021-08-27

  近期,“专精特新”一词凭借政策面持续聚焦,被推至资本市场聚光灯下。

  中金公司(52.0800.210.40%)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李求索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中金公司研究部据工信部累计公布的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以下简称“小巨人”)企业名单,与A股上市公司名称进行关键词匹配后筛选得出,至少有303家“小巨人”公司已在A股上市。

  创业板和科创板成聚集地

  Wind资讯数据显示,30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从具体所属行业来看,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为机械、基础化工和医药生物,上述三个行业的公司市值占303家“小巨人”公司的比重为60%。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巨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且机械行业的公司数量最多,符合“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的政策指引。

  以创业板为例,运行十余年来,已助力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发展壮大。截至8月20日,已有132家“小巨人”企业在创业板上市,IPO融资金额合计570亿元。这132家公司2020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平均同比增长11.14%;平均实现净利润9452.75万元,平均同比增长1.29%。

  “小巨人”上市公司属于政策支持的重点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突出,业务增长势头良好,有利于促进“卡脖子”环节的突破。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报告梳理,估值层面上,“小巨人”上市公司2020年以来的滚动市盈率估值明显低于创业板指成分股,具有一定吸引力。

  “时代搭台、政策引领、市场助力,为我国‘小巨人’上市公司发展营造了积极氛围,提高了这些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创新升级、面对全球竞争的成功概率。”李求索表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有助于多方位、多环节、多领域支持“小巨人”上市公司的成长。

  李求索进一步解释,新三板可承纳并服务初具规模的专精特新企业;A股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和科创板有助于进一步支持相对成熟的“小巨人”上市公司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有望逐步成为中国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

 后备上市力量充足

  得益于“小巨人”上市公司成色良好,各路资金也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已有逾百家“小巨人”上市公司被公募基金重仓。陈梦洁介绍,“小巨人”上市公司机构配置的总规模在今年一季度超4000亿元。外资对“小巨人”上市公司的配置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今年二季度,外资通过陆股通持股“小巨人”上市公司的金额相较一季度上升了近一倍。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巨人”上市公司多数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企业科技含量高,营收、净利润增长快,能长期为机构投资者带来投资价值;“小巨人”上市公司均为中小企业,当前市值规模小,超七成公司在100亿元以下,市值增长空间大,且当前估值低于创业板指,能与机构投资者共享成长。

  之所以被各路资金热捧,李求索认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小巨人”上市公司中大多数是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特色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第二,“小巨人”上市公司无论从盈利增速、盈利能力、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等维度都具备相对优势;第三,国家层面对于“小巨人”上市公司有更多政策支持。

  此外,A股市场“小巨人”企业的后备力量同样充足。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专精特新属性就十分突出。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8月26日,新三板64家精选层挂牌企业中有11家入围“小巨人”企业名单,91%的“小巨人”企业所处行业为先进制造业,这与A股市场“小巨人”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不谋而合。此外,按照“申请转板上市应在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的要求,精选层企业是A股市场“小巨人”公司的直接储备资源,间接储备资源为创新层和基础层近400家“小巨人”企业。

  展望未来,李求索表示,随着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增加以及企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小巨人’上市公司的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