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头版评论:两融创6年新高不是偶然,整体风控今非昔比
证券时报网 2021-09-13

两融规模今年以来频频走高。9月9日融资融券余额上升至1.91万亿元,创下2015年7月以来新高,其中融资余额1.74万亿元,融券余额1722.3亿元

  随着监管持续完善两融业务规则,如今两融市场正走在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上。从发展眼光看,两融规模攀升属正常现象。2019年两融标的数量由950只扩大至1600只,同时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即成为两融标的,目前市场上已有逾2000只两融标的,可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选择。标的扩容使得两融规模创新高成为可能。

  也正是由于标的增加,融资资金偏好多元,加杠杆股票相对分散,两融整体风险可控。Wind数据显示,2015年6月逾50%标的融资余额在10亿~30亿元区间,如今44%标的融资余额仅在1亿~5亿元区间,融资余额5亿~10亿元区间、1亿元以下的各占比18%、19%。此外,尽管确有两融增量资金进场,但投资者整体加杠杆意愿未显著提升。今年两融交易额在A股成交额的占比持续在2.4%~2.75%区间波动,占比平稳,难言“两融资金推动A股成交额上升”。

  相比2015年,两融结构已发生变化。尽管目前融券余额增长对两融规模总体上升影响有限,但近年来融券规模爆发式增长现象不可忽视。Wind数据显示,2015年末融券余额不足30亿元,直至2019年才到百亿元。但截至9月9日,融券规模已飙升至172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18亿元增长了140%。这主要源自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增加,尤其是量化私募。他们将融券用于对冲和风险控制,提高交易策略的有效性。两融开户数量也显示出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根据Wind统计,今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信用账户新增开户数为6396户,相比去年同期新增4502户,增长42%。A股融资与融券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目前监管政策有利于融券业务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融券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在两融市场持续壮大的背景下,市场各方仍要重视其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比如有的投资者利用融资融券交易套现,实施绕标。这造成投资者负债对应持仓和担保品不匹配的现象,降低两融业务透明度,增加信用风险。证券公司应加强合规意识,严防融资“信贷”化。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