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启动会在四川召开以来,该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共遴选粪肥还田服务主体231个,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区249.5万亩,布置粪肥还田试验83个,建立监测点487个,截至11月底,该省项目整体进度已达60%以上。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绿色种养循环项目落地相关工作,建立了由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牵头,厅内相关处室(单位)紧密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同时强化规范运行、技术支撑与督导考核,聚焦试点县遴选、补贴环节和标准、运行服务模式、技术模式集成、调查试验监测等关键环节。成立了由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单位组成的省级化肥减量化技术专家组,将24个试点县打包落实到专家团队,实行专家包片,总结集成种养循环技术模式,指导落实粪肥还田关键技术措施。由厅领导带队,分成4个督导调研组,对24个试点县进行全覆盖调研督导,把项目实施完成情况纳入省政府对市(州)政府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多管齐下,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眉山市洪雅县
“两个循环”探新路
洪雅县打破“就污染治污染”的传统工作做法,大力推广区域大循环和“1+1”小循环模式,形成了独具洪雅特色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种养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和乡镇职责,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大型沼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及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等项目,支持畜牧业绿色发展。还将发展种养循环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全过程督促检查。经过多年努力,基本形成了“种植户、养殖户、三方服务主体”有机结合的种养循环农业综合体。
该县从源头把控,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到位,让废物变资源。比如配建沼气设施,粪污发酵产生沼气,为老百姓提供免费新能源。全面推行雨污分流,粪水经过收集发酵形成沼液,通过管道还田利用,变成农作物的营养液。推广畜粪干湿分离、堆肥发酵等技术,通过发酵腐熟,变成牛场垫料或有机肥。同时强化区域统筹、管网覆盖和粪污消纳到位,让资源变产品。比如制定全县养殖、种植业规划布局图,科学划定养殖区域。以现代牧场、新希望奶业、雅河猪场为核心,铺设管道600公里,修建田间储液池17口6万方,打造一套区域网大循环,区域网覆盖以外的规模养殖场“1+1”小循环模式,确保粪污消纳到位。降低养殖场粪污处理成本,减少种植基地的化肥使用量,实现了产品优质优价。最后,通过产业融合、社会服务和市场管理到位,让一产变三产。主要采取PPP模式购买社会化服务,将权、责、利明确到各运营主体,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发《洪雅县农业循环经济设施管护办法》,由专业公司进行设施运行管理、维护,由农户自行配套田间灌溉设施,将权、责、利明确到每个环节,建立有人管理、有人维护的长效机制。实行“养殖户付费+政府补贴”方式,培育第三方服务公司,连接养殖端和种植端。
广元市昭化区
“四个结合”彰显山区特色
昭化区坚持“以地定养+以养促种”“项目引领+市场运作”“多方共管+长效监测”“多点发力+协同并进”四个结合,开创了山区绿色种养循环新路径。具体来说,通过“以地定养+以养促种”相结合,实现就地就近利用。该区按照养殖区域整体布局为核心,以种植基地消纳能力、主栽作物类型、粪肥到田运输距离三要素,科学确定养殖品种和规模,确保全区所有规模养殖场的粪肥还田利用半径均控制在5公里以内,实现全域就地就近还田。通过“项目引领+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了长效共赢机制。通过创新“三资”融合模式,按照财政、养殖场、种植农户“334”的投入比例,进一步健全财政主导、受益者投入的市场化运作体系。签订社会化服务主体、养殖场、种植户的粪肥收集处理和还田利用三方协议,实现需求互补和有效监管,达到“环保减压、农户省钱、服务盈利”的三赢局面。通过“多方共管+长效监测”相结合,提高了粪肥利用质效。推行主管部门、项目镇、项目村、养殖场和种植户5方共同监管机制,采取抽检粪肥、查验台账、查看现场、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饲料投入、粪污收集处理运输、粪肥还田等主要环节实行定量化、可追溯监管,实现“原料可控、流向可查、质量可追溯”。建立粪肥还田效果长效跟踪监测和评价机制,设置长期定位监测点5个、效果监测点15个、粪肥替代梯度试验3个,持续优化粪肥还田技术方案,将“经验施肥、粗放还田”转化为“配方施肥、精准定量”。通过“多点发力+协同并进”相结合,凝聚绿色种养合力。按照“有堆沤处理场地、有腐熟设备和转运车辆、有从业经验、有技术队伍、有服务能力”的“五有”标准,采取“自愿申报、乡镇推荐、专家评审、竞争择优”的程序,遴选专合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2类中小主体62家,实现多个主体实施,多点齐头并进,有效破解了大主体运营成本高、对接供需难度大、服务效率低的困局。
绵竹市
强化平台管理实现全过程追溯
绵竹市加强平台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互联网粪污全流程追溯平台,所有收运、处理、施用的服务机构均纳入平台管理,用户提交订单、公司派单、司机接单、订单完成确认签字均可在追溯平台完成,实现服务功能的智能化;通过信息自动收集、处理,对粪肥从“养殖场—种植基地”或“养殖场—处理中心—种植基地”之间的全流程进行跟踪,实现养殖场粪污产生、消纳可追溯,种植户粪肥施用、转运车辆行驶轨迹可追溯。此外,构建良好的资金管理机制也是确保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该市将项目资金分为粪肥“收运—(处理)—还田”补贴、商品有机肥购买补贴、试验示范监测经费三大板块分别进行管理。其中粪肥“收运—(处理)—还田”补贴资金结算数据先由互联网粪污全流程追溯平台自动生成,再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制定的《绵竹市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细则》规定完成资金支付,保证项目资金使用安全。
大邑县
加强监测保障粪肥还田安全
记者了解到,大邑县依托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技术优势,从研究不同施用量对种植作物生长安全及土壤环境安全等方面出发,积极探索粪肥还田安全、精准施用量等数据。在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建立5个长期定位监测点、15个还田效果监测点、1个包含168个小区的5年定位试验点以及5个稻、油、麦轮作定点观察试验点,对粪肥还田前后或粪肥还田区域内外的粪肥、土壤、农产品包含理化指标、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及其他有害成分、农产品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重点监测,探索集成粪肥最佳质量和还田量。同时还对传统还田和浓缩净化还田两种模式进行还田效果对比试验,综合处理成本、运输成本、还田安全性、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优劣比较,以求探索出粪肥最佳利用方式,以期达到粪肥还田环境安全、产品数量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从而增强种植户对粪肥还田接纳度,实现绿色种养循环。
- 四川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新标杆2021-12-10
- 做强绿色产业 助力“双碳”战略2021-12-10
- 常州高新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助绘绿色画卷2021-12-10
- 第二轮第五批中央环保督察进驻四省区 严禁“一刀切”“滥问责”2021-12-10
- 北京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12-10
- 我国工业绿色发展5年路线图出炉2021-12-09
- 下一篇:做强绿色产业 助力“双碳”战略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