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随着新疆巴州尉犁县境内的大西海子水库泄洪闸打开,水流沿着蜿蜒的河道向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奔流而去,这也标志着新疆第23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作正式启动。如今的塔里木河两岸,胡杨如簇郁郁葱葱,红柳似火明艳浓烈,旖旎风光令人陶醉。
难以想象,过去这里曾是另一番样貌:作为我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从上世纪70年代起断流近30年,绿色走廊濒临消失,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木塔格沙漠几乎合拢,沙进人退,生态告急。如今,塔里木河生态输水让戈壁沙漠重现生机,潺潺流水也点亮了边疆人民的绿色梦想。
生态用水还给河道,结束30年断流历史
“消失几十年的湖泊回来了!”看着缓缓而下的水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英苏村村民艾合买提·阿布拉不禁发出感慨。在他儿时记忆里,台特玛湖是个裂纹密布、黄沙漫天的盐碱壳。没水生计难,村民沿着上游去“追”水,艾合买提·阿布拉也无奈搬到几百公里之外。
从大西海子水库到塔里木河的终点台特玛湖,全长360多公里。这一线原本沿河分布着茂密的胡杨林,耐旱的红柳和梭梭,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数十年后,这些植物如同暮年壮士,再无力阻挡狂暴风沙长驱直入。到二十世纪末,库姆塔格沙漠已越过干涸的河道,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无奈之下,牧民们也只好扬起手中的牧鞭,赶着羊群向北寻水。
为了改变河中无水状况,200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总投资为107.39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打响了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攻坚战。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进一步深化塔里木河流域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和优化配置,将挤占的生态用水还给河道,改善下游生态环境,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30年的历史。
据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大西海子水库管理站站长徐生武介绍,今年7月份启动的第23次生态输水工作,预计持续到9月,比去年提前启动1个月,塔里木河两岸各类植被将又一次得到润泽。
作为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的水流主要来自各源流处高山融雪,仅夏季水量较大,其他季节水量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海量表示,生态补水时间提前至7月进行,对胡杨、柽柳等下游沿岸主要建群植物的落种意义重大。
“受每年河道来水影响,上述植物种子落种时间经几千年演化形成规律,集中在8月至9月。它们种子数量虽多,但寿命短,一般不超过15天,提前至7月开始生态输水,可大幅提高种子存活度,实现水与种的生态契合。”徐海量说。
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部门累计对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87亿立方米,生态恢复塔河干流两岸1000余公里的882万亩胡杨林,台特玛湖最大形成湖面511平方公里。通过输水盐渍化耕地得到改良,沙地面积逐渐减少,下游河道沿岸的植被得到不同程度的滋润恢复,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格沙漠合拢趋势得到遏制。生态输水,拯救的不仅是一条“生态河”,更是当地百姓的“生命河”。
生态闸等设施做保障,丰枯互补治理能力提升
塔里木河有了水,但怎么才能确保长流水?如何做到塔里木河流域丰枯互补?这些问题同样需要解决。
塔里木河断流后,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水中矿物质积累导致农作物和周边植被大面积死亡。“自实施生态输水以来,我们从恰拉水库引水灌溉,地里的红枣、香梨、棉花又长起来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的周先明说。
据了解,恰拉水库承担着塔里木河下游农业灌溉的重任。在塔里木河干支流上,这样的水库还有很多,它们拦蓄降水,采取定额补水和灌溉的方式,根据当年的丰枯情况合理分配流量。
除了保证农业灌溉的水库,在塔里木河下游末端还修建了一座专门用于生态供水的水库——大西海子水库。大西海子水库在确保塔里木河下游末端生态供水调度、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遏制下游沙漠化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大西海子水库能够调节天然来水量,促使水头顺利流向台特玛湖,使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效抑制了沙漠对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的侵蚀。”徐生武介绍道。
“像这样的生态闸,塔里木河干流两侧有78座。”站在灿木里克生态闸旁,塔里木河干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肖玉磊介绍道,“这些生态闸不断地向沿岸胡杨输水,不但胡杨得到了恢复,连红柳也生长茂密了。”
近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内完成高效节水面积44万亩,改造平原水库8座,完成输水堤708公里、拦河枢纽4座……这些水利设施为生态输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干支流丰枯互补,流域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输水线”变成风景线,生态修复促进经济发展
“我在这工作10年了,负责管护15万亩胡杨林。过去河道干枯,大面积胡杨林被‘渴死’,现在,胡杨林恢复得非常好,根扎得也很结实。”若羌县齐文阔尔管护站监管员艾伯·亚生说。生态输水后,水源漫过干裂的河道,哺育了河道两侧的胡杨林,守卫边疆的“战士”也重新站了起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和艾伯·亚生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4团护林员吉怀松。“每当水来时,我们就积极开挖生态引洪渠和疏浚河道,科学有效增加胡杨林过水面积。当我们再巡查时,看到胡杨林得到了滋养,水库、湖区以及沿岸的水鸟、动植物越来越多,就很心满意足。”
近年来,塔里木河干流流经区域两岸的红柳、胡杨、芦苇等植物面积明显增加,野鸭、水鸟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呈增多趋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据中科院生地所监测数据显示,巴州境内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和改善面积达22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植被覆盖面积达到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
“20多年的综合治理,使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360多公里河道整体连通,垂死的胡杨得到拯救,受损的生态得到修复,‘绿色走廊’得到了保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说。
水滋润了干涸大地,成片的湿地和植被也促进了塔里木河流域经济的发展。
有近30年从库尔勒至若羌段从事长途货运经历的大货车司机丁跟山,体会尤为深刻:“生态输水给218国道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特别是台特玛湖湖区这一段,车窗外是广阔的湖面和连片的芦苇,每次行驶到这儿,心情非常愉悦。路况好了,来往的车辆也越来越多。”
在218国道1096公里处,有一个小型的服务区。服务区负责人王东方原本在若羌县城一家餐厅当大厨,2014年,王东方看准了这里的商机,开起了饭馆、商店,还承接补胎业务。“说实话,我们都是生态输水的受益者,这几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一天卖个一千多块钱不成问题。”王东方说。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慕名自驾来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水之变,引发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全面蜕变。如今,驱车与塔里木河下游的河道“伴行”,有一种穿行在“绿色走廊”的感受,一张幸福的绿色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 塔里木河下游补水复绿 戈壁沙漠重现生机2022-07-22
- 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如何兼得?2022-07-21
-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07-21
- 车企“双积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2-07-21
- 大连全面打响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2022-07-21
- 深圳开展“双百”示范企业创建2022-07-21
- 下一篇: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如何兼得?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