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中的卫星,记录了青海湖畔数十年间沙与水的“进退角逐”。曾经的青海湖,沙进水退,沙地侵蚀湖面分离出一个子湖。如今,水进沙退,子湖已重新回到主湖的“怀抱”。从“沙进水退”到“水进沙退”的转变,有赖于沙丘上连片分布的青杨、松柏等植物,将流动的沙丘牢牢锁定在青海湖畔,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
这不仅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书写的绿色奇迹。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
过去,中国曾发生的一些洪涝灾害,与森林滥砍滥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河流中上游植被的过度砍伐,造成土地大面积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最终在天气条件的作用下酿成自然灾害的苦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变成了秃山,水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也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十年前,浙江丽水下垟村梯田中有大片干涸撂荒的土地。2012年,浙江丽水开始逐步修复瓯江水系,使得山泉水能够经由修复后的80多条水渠流入梯田,让鱼、螺、虫在田间自由生长,产生的生物粪肥又滋养了梯田。正是这样一个湿地生态循环系统,让梯田重现生机。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内部蕴含复杂的能量和物质转化关系,如果这个系统中的某个环节发生变化,其他环节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
十年来,中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逐步推进,许多“生态疮疤”已被抚平。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国的“中央水塔”,但秦岭北麓曾因违规建筑而伤痕累累。经过整治,秦岭脚下1194栋违建别墅被拆除,违建别墅区全面复绿。如今的秦岭草木葳蕤、秀美宁静,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增。
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林场,曾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黄沙莽莽,寸草不生。历经40多年的荒漠化治理,以“六老汉”为代表的三代治沙人先后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达43万亩。如今,八步沙的绿意不断延展,还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然条件发展起林下养殖、有机果蔬种植等生态农业,从为害一方的“风沙口”变成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实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祁连山脉、河西走廊等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十年来,这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有力举措,提升了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保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筑牢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总体来看,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态系统性与治理碎片化之间的矛盾,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短期到长远的根本性突破。
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攻坚战,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提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五大行动,要求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治理黄河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谋划上中游、干支流、左右岸,充分考虑不同流域的差异。上游要以水源涵养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则要做好湿地保护修复工作。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坚持系统观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上下同心、齐抓共管,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有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方能夯实我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
- 美丽中国新境界:统筹系统治理 书写生态奇迹2022-10-25
- 前三季度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86.3%2022-10-25
- 带领群众走好产业致富路2022-10-24
- 树种多样性 可提升森林抵御干旱能力2022-10-24
- 助推循环经济发展,荷兰这么做2022-10-24
- 用科技为祁连山撑起生态“保护伞”2022-10-24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