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当地时间19日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围绕会议最重要的预期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进入最后冲刺时刻。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积极发挥领导力和协调作用,尽最大努力推动和协调各方达成最大共识,为完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年10月份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1970年至2018年间,监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9%。如今,地球已失去1亿公顷的热带森林和超过85%的湿地,25%的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2010年,国际社会制定了2011年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即“爱知目标”,其中设定20项目标,但到2020年没有一项完全实现。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为到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锚定方向的总体性、战略性纲领文件。它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以“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为方向,在总结以往生物多样性全球目标制订和执行经验的基础上,凝聚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的合力。《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框架’。我们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不让任何人掉队。”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道路上,中国是强有力的支持者和贡献者。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不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从2019年起,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中国持续加大对全球环境基金捐资力度,已成为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中国还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自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中国全面履职尽责,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沟通协调,发挥主席国的领导力和协调力,积极推动磋商谈判进程。在昆明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上,中方在高级别会议期间首次设置并成功举办了领导人峰会,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会议通过《昆明宣言》,有力提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国际人士称赞,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展现的领导力和行动力,是扭转当前全球生态系统质量下降趋势的关键。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目前“框架”结构及核心表述已经基本成型,但各方在一些具体议题上还存在分歧。我们期待各方拿出最大诚意,展示最大的灵活性,寻求最大公约数,推动“框架”达成。只要携手同行,齐心协力,我们就一定能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万物和谐的地球生命共同体。
- 共建万物和谐的地球生命共同体2022-12-19
-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长江2022-12-19
- 1万亿元背后,是超4万个在建水利工程不分昼夜的“奔跑”2022-12-16
- 加强国际合作 守护地球家园2022-12-16
- 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华秋沙鸭栖息地探访2022-12-16
- 机动车“一升一降”走出绿色曲线2022-12-16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