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油如何装进百姓油瓶子
中国绿色时报 2023-10-10

 金秋十月,墩头村满山遍野的油茶林,粉白色的油茶花阵阵飘香,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构成一道乡村亮丽风景线。

  墩头村是福建省油茶产业的代表产区。20世纪70年代,墩头村就开始承担全省油茶良种选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如今的墩头村,因盛产油茶而远近闻名,小小油茶果结出了“致富果”。

  福建是我国油茶主产区之一,全省油茶种植面积约250万亩。

  今年,中央、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均提出加快实施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如何进一步激活油茶产业内生动力,让来自广袤森林的“东方橄榄油”,装进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油瓶子?福建省在油茶低产林改造、品种选育和配置、机械化作业、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福建省油茶种植面积247.6万亩,产油2.4万吨,分列全国第七位和第八位。其中,低产油茶林面积占油茶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平均亩产油仅为8.23公斤。

  “油茶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招,在于提质增效。”福建省油茶产业协会会长、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凤翔说:“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福建省将低产林改造作为重要任务。按照计划,福建应在3年内完成低改任务51.7万亩。”

  如何改造?福建提出3项举措。

  对林相破碎、树龄过大的油茶林更新替换,栽植良种新苗;对品种产量表现不佳的油茶林,通过高接换冠,引入新品种;对管理粗放、基础设施条件差的油茶林,强化施肥、修剪措施,完善设施配套,改变人种天养、重造轻管的局面。

  “这个过程中,良种至关重要。”胡凤翔说。

  早在20世纪70年代,福建省林科院等单位就系统开展了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目前,全省审定的油茶品种共16个,同时还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示范种植。

  光有好品种还不够,难点在于如何发挥出品种高产潜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福建三大当家品种“闽43”“闽46”“闽60”,理论产油能力都在每亩35公斤以上,但生产中却很难达到这一水平。

  “一方面需要科学管理,一方面需要合理配置品种。”福建省林科院教授级高工李志真说,油茶为异花授粉植物,靠虫媒授粉。同品种之间授粉,坐果率反而不如不同品种时间交叉授粉。因此,生产上更提倡不同品种搭配种植。但什么样的品种组合,花期正好相遇,亲和力高,又能实现理想的坐果率?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开展相关研究,积累试验数据。

  胡凤翔认为,选择油茶品种时,还应考虑熟期配套。目前,福建主栽的油茶品种大多集中在立冬前后进入盛果期,留给茶农采收时间有限。由于山区劳动力缺乏,容易采收不及时,导致“丢果”,造成浪费。因此,他建议选育和引种不同季节挂果的品种,搭配种植,通过早中晚熟期配套,实现油茶鲜果错峰上市。

  大小年现象,制约着油茶稳产。和一般果树相比,油茶大小年分化悬殊,小年产量甚至仅为大年时的1/10,且大小年不规律出现。摸清大小年内在规律,通过人为干预平抑丰歉之别,实现高产稳产,是目前油茶研究的一大课题。

  机械化程度低,尤其是采收环节高度依赖人工,是油茶产业的又一短板。李志真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山村,采摘一斤油茶果的人力成本约0.4元。按照20斤鲜果出一斤油计算,生产一斤茶油,光采摘成本就要8元。

  机械化采摘是破题之道。但油茶花果同期,采收时需避免伤及花朵,加上树形随机多变,果柄短,种植地又多山坡陡壁,研发专用型采收机械难度大。为破解这一“卡脖子”问题,2022年国家林草局启动“油茶采收机械研发”揭榜挂帅项目,一批代表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相继问世。如借助机械高频震动,让油茶果自动脱落,再通过收集装置集果。已经在福建茶果园广泛应用的轨道运输机,近年来在部分油茶产区得到推广,解决了肥料上山与油茶果下山难题。

  尽管山茶油是公认的健康好油,但目前市场认知度不高,作为小品种食用油,山茶油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还需要更广泛的市场教育,培育油茶消费习惯。由于工作关系,胡凤翔不放过每一次宣传推介山茶油的机会。他的家乡尤溪县,是全省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域,已连续多年举办油茶文化节,开办油茶博物馆,开发油茶宴,试水电商直播,油茶产业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2022年,尤溪县27.4万亩油茶林喜获丰收,全县茶油产值达到8.5亿元,创下历年最好水平。

  胡凤翔主张“跳出油茶发展油茶”,延伸油茶产业链条,未来山茶油护肤品、日化产品、口服产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将成为油茶产业的新增长点。他建议,进一步优化油茶产业发展政策,在二产、三产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接二连三”中带动一产,让山茶油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