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中国青年报 2023-12-0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滨州职业学院充分发挥“双高”院校示范引领作用,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核心,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展现滨职担当。

  关注生态,为绿水青山披上锦绣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滨州职业学院积极对接黄三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研究,以高水平科研服务黄河流域生态发展。

  实地“把脉”,将科学研究搬到田间地头。获批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项目,聚焦三大技术难题:建立黄河三角洲棉花种质资源库,保存了棉花种质2000余份;确立黄河三角洲棉花育种技术制度体系,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花良种5个,每年在全省推广种植1万余亩;破解育种关键技术,利用该技术育种棉花抗病能力、整齐度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立草为业,让不毛之地变“生态模范生”。联合沿黄高校筛选和培育了一批耐盐碱芒草新种质资源和优质高产品种,构建了以作物种植、地力提升、固碳减排的因地制宜多元化盐碱地综合应用模式,相关经验做法被写入“山东智库报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成50余亩盐碱地芒属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示范园,并自主研发物联网监测平台,可远程实时对芒草生长和土壤改善情况进行监测。

  紧跟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学校秉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地企业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建成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构,瞄准黄河国家战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沿黄地区发展蓄势赋能。

  搭建平台,共奏职业教育“黄河大合唱”。协同沿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成黄河流域生物种植资源保护和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环渤海微生物种质资源开发、黄河三角洲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等工作,建成功能性微生物资源库,解决了沿黄流域生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滞后、种质资源流失等问题。中心承担8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件,开展成果转移转化10余项,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注重研发,服务“黄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化工产业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趋势,与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建滨州市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绿色化工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节能减排化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节能减排化工工艺的推广,提高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利用率20%到30%,塑料工业中节约化石资源15%,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守正创新,为黄河岁岁安澜贡献智慧

  滨州职业学院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在耕地田间、黄河沿岸,科研人员围绕产业振兴、文化传承与保护建言献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融入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滨职样板”。牵头组建黄河三角洲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和庞家镇乡村振兴服务团队,探索出以合作社切入经社教一体化的乡村振兴举措,研究成果获得市社科成果奖决策咨询奖。与博兴县庞家镇人民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农学专家多次到小麦种植区、蔬菜大棚、畜牧养殖场等进行实地交流调研,对种植养殖加工业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

  传承文化,滨职学子讲好黄河故事。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将黄河三角洲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开发和非遗技艺的传承保护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传统布老虎进行创造性艺术转化,开发出“福寅”手绘布老虎等作品;选取黄河流域各时期传统纹样、图案,设计出黄河系列丝巾、茶器、茶巾、抱枕等,充分发挥黄河文化负载的作用。相关文创产品应邀参加中韩文博会并获优秀展品奖,亮相入选全国高校美展、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展览、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多个展览。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学校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围绕黄河国家战略,打造企业需求、科研立项、成果转化‘一张清单’,加强组织、资金、人才、技术、土地‘五大保障’,实现高水平平台、高层次团队、高质量成果‘三大突破’,努力开拓技术创新与服务的‘新蓝海’”。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