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迎来顶层设计。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积极进展;综合立体交通网进一步完善,铁路总里程达到1.4万公里,基本实现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
业内人士认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城市群的空间枢纽作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更好地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共建新型基础设施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全面提升武汉、长沙、南昌在先进制造研发、科技创新驱动、全球贸易服务、文化和商业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功能,高标准建设湘江新区、赣江新区,增强“三核”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加快建设长株潭都市圈、有序培育南昌都市圈。编制出台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依托京广通道、沿江—京九通道、沪昆通道,提升城镇带互通协作水平。
在健全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实施方案》明确了一批交通、水利等传统基建重点项目,如规划建设武汉至宜昌、武汉至合肥、长沙至赣州、襄阳至常德、益阳至娄底、荆门至荆州、仙桃至监利、常德至岳阳至九江、南昌至九江等铁路。
《实施方案》还明确了共建新型基础设施。例如,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拓展应用,推进千兆光纤接入网络广泛覆盖,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和单栈试点等。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三省各自比较优势,加强城市间合作,强化政策统筹、一体推进,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将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资源较丰富,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科技创新能力和改革开放水平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实施方案》要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联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一批先导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其次,统筹承接产业转移。深入推进湖北荆州、湘南湘西等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同时,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推进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此外,在科技创新重点工程方面,《实施方案》强调,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国家发改委上述负责人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高水平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动力和活力。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城市群,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生态地位重要,是长江大保护的重点区域。《实施方案》提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方案》指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路径。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等。先行开展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于相关绩效考核、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开展针对特定地域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探索。支持武汉建成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同时,《实施方案》指出,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统筹布局电动汽车充换电配套设施。推广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和绿色建材,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
- “十四五”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顶层设计出炉:到2025年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2022-03-16
- MLF操作加量不“降息” 央行在下什么棋?2022-03-16
- 统计局:前两月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调查失业率基本平稳2022-03-16
- 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总体稳定 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空间扩大2022-03-16
- 国家统计局最新权威解读: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2022-03-16
- 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依法对邓伦偷逃税案件进行处理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