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江山如画,青绿满目。
林草兴则生态兴。最近,全国绿化委员会等部门表彰一批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些先进模范以实干担当践行绿化祖国的职责使命,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期绿色版讲述部分先进模范植绿护绿的故事,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让我们在新征程上持之以恒建设生态文明,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累计治沙造林25.2万亩
发扬当代愚公精神 建设绿色长城
本报记者 付 文
“今年雨水多、墒情好,得赶紧准备秋季造林的稻草、树苗!”清晨,郭万刚俯下身轻摇一丛梭梭,看到露珠抖落如雨,心头一喜。这里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今年70岁的场长郭万刚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到林场中转一转,“不管风霜雨雪,我总要亲眼看一看,心里才踏实。”
地处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为了不让风沙吞没口粮田,土门公社6位农民向沙漠挺进、组建八步沙林场,被称为“六老汉”。他们约定,献了终身献子孙,每家必须出一个后人,把八步沙治下去。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强调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3年来,我们新增绿化面积57.42万亩。”“六老汉”之一郭朝明老人的儿子郭万刚激动地说。
“新时代这十年,是八步沙林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过去,治沙造林全靠驴拉人扛。现在,我们有了装载机、抱草机等设备,职工年收入已有六七万元。”郭万刚说。
“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郭万刚说,父辈摸索出的压沙造林经验,在今天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40多年来,八步沙林场累计治沙造林25.2万亩、管护面积扩大到43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700多万株。
58岁的护林员张延龙已在甘蒙省界管护站坚守8年多。“不忙的时候,一周回一次家。赶上造林季,两个多月才能回一趟。”张延龙说,他的管护面积有20万亩,巡护一圈下来要六七个小时,“刚来的时候,没有房住,只能在沙窝窝里搭帐篷。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沙地绿了、树长高了。”
管护站周围,花棒、梭梭等沙生苗木生机盎然。“这是今年春天栽的,面积2万多亩,有10多种沙生苗木700多万棵,长势很好,估计成活率能到70%以上。”郭万刚带记者爬上一处沙丘,向北远眺,“剩下这片沙漠,秋季能全部绿化完。”
林场探索出“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发展“溜达鸡”养殖、梭梭树嫁接肉苁蓉等林下经济,既治沙又致富。
植树造林带来的生态效益不断显现。“红沙塘今年7月形成了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水面,蓄水量达1万立方米。”郭万刚说,“往年,古浪县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00毫米,今年已经达300毫米,局地小气候有了明显改善。”
“当地的风沙线从八步沙向北后退了30公里,沙尘暴强度、频次大幅降低。”古浪县林草局副局长杨鑫山说。
郭万刚语气坚定地说:“我们会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全力完成沙区治理任务,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治沙用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海南昌江县昌化镇农民陶凤交带领乡亲们不懈植绿
建造沿海防护林 呵护碧海银滩
本报记者 周亚军
碧海蓝天,绿林绵延。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棋子湾,海岸线200米外,一排排海防林傲然挺立。这里曾是海南最大的荒漠沙丘,为了营造海防林,昌化镇农民陶凤交带领近百名“绿色娘子军”持续奋斗,助力生态持续改善。
“有海有沙滩,现在又有了绿树,多好看!”63岁的陶凤交戴着一顶大斗笠,笑容满面。
棋子湾曾是一片滨海荒漠,有5000多亩流动沙丘和1.3万多亩半流动沙土地。刚开始造林固沙时,树木难以成活,专家来看了也连连摇头,陶凤交却不认输,“这是我们的家园啊,我们一定要把树种活。”
在县林业局支持下,陶凤交和乡亲们艰辛探索。第一年种下100棵树,当年最多活30棵,到了第二年、第三年也难以存活。后来,省林科所的专家指导改种野菠萝和木麻黄,挖深坑40厘米,有湿沙层再栽苗。同时,找红土,浇足水,用上营养袋。终于,树苗成活率大大增加,沙海有了绿色。
苗木一点一点长起来。林业部门提供了育苗场所,运苗木有了车辆,种树条件大大改善。陶凤交和乡亲们在昌江流沙上种活338万株林木,形成1.88万亩海防林,占全县海防林面积的36%。在海南全岛,她们种活651万株林木,形成4万多亩海防林。
“过去是滨海荒漠,现在是森林城市,就连三狮岭旧矿山都复绿了,山上山下全都种满了树,绿油油一片。”陶凤交说。最早种下的木麻黄已成栋梁之材,陶凤交抱着树,笑得眯起了眼,“再辛苦都值得啊。”
现在每逢下雨等适宜种树的天气,陶凤交就会带着乡亲们去补栽补种,近3年又种下60万株木麻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海防林成了好风光,黎乡成了昌江旅游的金字招牌。”
“这10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昌江以森林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38万亩,县域内河流、公路、铁路两旁以及宜林荒山荒地全部实现绿化。”昌江县林业局局长文继恋说。
现在的昌江,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人爱绿护绿,生态越来越美。
湖北枝江市顾家店镇农民薛传根和大伙儿在江堤植绿复绿
共抓长江大保护 筑牢生态屏障
本报记者 范昊天
大江奔流,生机盎然。在长江湖北宜昌枝江段北岸,坐落着一个三面环水的小镇——枝江市顾家店镇。江堤上,一排排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沿着岸线向远方延伸;堤坡绿草茵茵,俨然是一个美丽的江滩公园。
每天早上,74岁的老党员薛传根都会骑着自行车来到江堤上,修剪树枝、除去杂草,沿着岸线巡查。“我从小生活在长江边,看着这些防护林长得越来越好,长江变得水清岸绿,心里比蜜还甜。”薛传根笑着说。
薛传根1988年调任顾家店镇堤防管理站站长。他回忆:“当时的长江大堤外,不仅没有树,连草都没有,到了汛期经常崩岸、溃堤,岸上的泥巴和污染物也容易冲到江里。”那时候堤防沿线村庄人多地少,一些农民利用枯水期江边裸露的河滩种粮。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减少长江水质污染,薛传根动员大伙儿退耕还林、护壤固土。农民的观念逐渐转变,开始在河滩上植树造林,汛期险情大幅减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薛传根带领乡亲们更加积极地投入长江岸线植绿复绿工作中。夏天,他们顶着火热的太阳,汗流浃背地干;冬天,冒着寒气袭人的江风管护树木。
植树造林,要讲科学。为了保证树苗的存活率,薛传根四处奔走,向专家求教。根据不同树木的特性,薛传根和大伙儿把大树苗和不怕淹水的树苗种植在低洼处,把耐旱的种在高处。树种起来之后,薛传根每天骑着自行车沿着长长的堤坝巡查,加强管护。
守一方水土,护一片林木,保一方平安。在26.5公里长的江堤上,薛传根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栽种下18万株林木,面积达2800亩,昔日的荒滩变成了长江堤防的绿色屏障。
如今,薛传根不仅坚持每天到江堤巡查,还时常乘船到顾家店镇南部长江江心的关洲岛上,照看2000余亩疏花水柏枝,捡拾岸边的垃圾。“疏花水柏枝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水域,能长时间适应浸泡和暴晒,属于我国珍稀物种。”薛传根说。
2016年退休后,他组建成立了顾家店镇关洲珍稀动植物和珍贵文物管护站,带动周边居民参与长江珍稀动植物保护。同时,自己筹款栽植30多亩花卉树木,将荒滩改造成了鸟语花香的关洲江滩公园。
“这10年来,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薛传根说,“在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守护好、建设好长江绿色岸线,进一步筑牢长江生态屏障,激励更多的人投入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惠泽人民。”
- 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新画卷2022-10-19
- 科学把握行动方案 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2022-10-18
-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2022-10-18
- 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10-18
-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2-10-17
- 守护长江江豚的“最后堡垒”2022-10-17
- 最新推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