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鄂生谈金融乱象:要加大犯罪成本,手不能软
凤凰网财经 2019-12-06

自去年4月,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宣布了金融领域开放时间表以来,金融领域开放摁下了加速度。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等。

新一轮的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序幕已经拉开。那么,金融开放是不是“狼”来了?金融开放程度如何与监管能力相符?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接受凤凰网财经《启谈》独家专访时表示,“不能把风险简单列为是开放带来的风险,很多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信誉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都是客观存在的。”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大一统”到“一行三会”,再到“一委一行两会”的新金融监管格局,中国金融监管走过了集中统一监管——分业监管——协同监管的历程。在此背景下,金融开放和监管又该如何权衡?蔡鄂生强调,对于乱象问题,手不能软,要加大惩处。原来犯罪成本太低,导致乱象丛生。

01

不能把风险简单列为是开放带来的风险

凤凰网财经:您多次演讲中都提到金融开放和监管的关系。您提到,改革开放是金融体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中国金融开放也伴随着金融重大风险的防范问题,金融开放是不是意味着“狼”来了?如何把控风险?

蔡鄂生:其实这是两个问题,不开放也有风险,只不过开放的风险和不开放的风险会考验企业或者机构不同的业务能力。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化后,就要以开放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同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

开放状态下的风险表现形式不一样,既然决定开放,就应该接受开放过程中的考验,我们的开放是基于我们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基础。而且我们要分清到底是开放后带来的市场竞争风险还是宏观层面的风险,比如信誉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都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不能把风险简单列为是开放带来的风险,很多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你要融入全球化必然有这些问题,关键是如何解决,即自主的自信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凤凰网财经:除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风险,其它哪些风险是需要关注的?

蔡鄂生:开放是政策性风险,但开放过程中,我们已经在宏观决策措施上解决它了,而不是说这块还要怎么解。这主要根据40多年的改革得出的经验,之所以把门打得这么开,是由于宏观和法律上有保证。不要以为现在是脱离实际情况去开放,我们是根据中国市场、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等整体状况去做开放部署的。

凤凰网财经:那您认为目前开放进展是符合预期吗?您怎么看开放的进度和力度?

蔡鄂生:开放的步骤的快与慢由金融改革决策者去把握。从开放的时机来看,因为这个大门已经打开,没有半开半掩的概念,所幸把大门打开,两边都是透明的,然后通过法律来规范和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开一个缝,看得不全面,只有打开大门,才能更加全面透明。

02

对金融乱象要严加处罚,手不能软

凤凰网财经:中国监管体系基本成型,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大一统”到“一行三会”,再到“一委一行两会”的新金融监管格局,中国金融监管走过了集中统一监管——分业监管——协同监管的历程。在这种协同监管框架下,如何把握好监管的尺度和分寸?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蔡鄂生:监管是一个复杂命题。监管的原则是依法监管、治理乱象。对于乱象问题,手不能软,要加大惩处;对于发展过程中的监管问题,即正常经营、依法经营下出现的一些合规性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现在的问题可能是市场乱象和合规经营存在一些混淆的地方,牌照机构和非牌照机构,依法合规有经营牌照的机构和那些无牌照机构所出现的问题,对市场的影响和损害度不一样,对社会影响伤害力大的惩处一定要严,要区分开来,对于乱象要加大犯罪成本,要严厉打击,不能说增大犯罪成本就不犯了,只是因为原来犯罪成本太低,导致乱象丛生。这里要权衡很多监管艺术,提高中国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启谈》栏目介绍:谈笑风生天下事,嬉笑怒骂皆成史。启谈,一次发人深省的对话,聚焦热点人物,记录大时代。凤凰网财经重磅打造深度访谈栏目《启谈》,聚焦于大时代下的财经热点人物,解码经济、探寻商业本质、记录时代物语和还原多维人物。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