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服贸会是星展中国在疫情之后参加的首次线下大型展会,这得益于中国的疫情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我们希望在此次服贸会上向广大客户和同业交流介绍星展银行在疫情发生后推出的一系列数字化实践和举措,展示在创新服务、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等方面为客户打造的后疫情时代金融解决方案。”星展中国首席执行官葛甘牛近日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2020年中国国际服贸会上周圆满落幕。在本届服贸会上,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星展银行、德意志银行、卢森堡银行、瑞穗银行、富邦华一等43家外资金融机构集体亮相,成为展示我国金融业持续对外开放丰硕成果的一大亮点。
在中国金融业持续开放的机遇下,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做好相应准备,多家机构表示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探索在华发展的新机遇。
外资机构齐聚服贸会
一展“瑞银影院”大屏、一片瑞银发展历程墙,本届服贸会上,瑞银集团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最早受益者之一的发展历程。
“瑞银在华发展已经超过30年,中国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对瑞银在中国的业务是一个重大的机遇。”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主管及中国总裁金弘毅表示,通过服贸会的平台,瑞银所展示的角色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建设者。
星展银行在服贸会上以“数字银行领军者”的形象示人,重点推介了其数字化转型举措。据该行介绍,星展深入了解客户商业模式和产业链运营的需求,致力于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网络优势、完整的金融产品线以及在数字领域的丰富经验,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灵活的金融解决方案。在疫情防控期间,星展银行宣布了一系列数字化举措,旨在帮助企业和个人客户解除后顾之忧,更高效、安心地办理银行业务。
卢森堡国际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刃介绍,卢森堡国际银行去年9月在中国设立了北京代表处,今年赶上服贸会这一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重点展示卢森堡在银行、基金等方面的金融优势以及公司各方面的特色金融服务,与更多合作伙伴交流洽谈。
展会上,4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参展亮点颇多。展会外,外资机构加速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再传佳音——9月9日,日资券商大和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官宣正式落户北京;同日,首家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也获批筹建,即将落户北京。两大券商、货币经纪公司外资巨头的入驻,进一步彰显了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
外资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外资金融机构缘何青睐中国市场?不仅是因为目前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空前。
“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仅是说,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在做。”正如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所言,近两年来,我国金融业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超过50多条具体的开放措施渐次落地,包括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开放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随着今年我国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正式清零,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道路持续拓宽。从金融领域来看,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对像卢森堡国际银行这样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现在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王刃表示,未来卢森堡国际银行期待与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强合作,并会推进在中国设立营业性机构的计划。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近两年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近100家各类机构。其中,截至今年7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5家外国银行分行。
外资机构数量的增加是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果的一方面。同时,近两年来,一系列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政策力度加码,让外资银行从中觅得更多扩大业务布局的机会。在证券、支付、基金托管等多个领域,外资机构在华业务版图正以加速度持续扩大。
9月2日,花旗中国宣布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核准,成为首家获此执照的美国银行,也是全球前五大托管人中的第一家。在经过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后,花旗将为中国境内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提供基金托管服务。这是得益于今年4月1日中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球基金公司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设立外商独资公司,从而能够在中国设立并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公募基金。
托管牌照的放开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落地的一个写照。对此,花旗亚太区金融市场及证券服务业务主管斯图尔特·斯特利表示:“我们很高兴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发挥持续的作用。花旗获此业务资格体现了中国继续开放其金融市场的承诺。”
更高水平开放加速推进
“支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财富管理等各类型外资机构在金融街(6.710, -0.01, -0.15%)发起设立或参与设立金融机构、投资入股驻区金融机构,鼓励驻区外资、外向型金融机构全面参与国家金融扩大开放与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金融扩大开放相关措施在金融街率先落地做好服务保障。”9月7日,北京西城区金融街“金开十条”新政策发布,明确将全面承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任务。
北京西城区区长孙硕介绍,为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对在西城区新设的法人金融机构,按实收资本规模,将一次性最高补助5000万元,已设金融机构实收资本增资规模一次性最高补助2000万元。此外,为吸引优秀金融人才,西城将整合区域内公共资源,为其提供就医、子女入学、居住、户口等方面服务。
中国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金融业开放序幕已然拉开。对于下一步的金融开放走向,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最主要的是抓已出台政策的落实。要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股权、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在业内看来,推进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亟须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开放水平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国内外监管联动。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银行业的开放进程将继续兼顾效率与稳健,在有序扩大开放的同时,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方面,要全面评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程度及其可能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银行以及不同类型进入模式,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另一方面,要把握资本项目开放和银行业开放的顺序和节奏。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要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跨境资金运作的监管,防止跨境资金频繁运作造成的金融风险,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此外,也要不断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使监管规则逐步与国际接轨。”曾刚认为。
从外资机构视角来看,在持续开放的机遇下,外资金融机构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探索在华发展的新机遇。
“东亚中国对内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东亚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何舜华表示,作为一家来自中国香港的银行,东亚中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跨境及贸易金融等领域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充分利用集团广泛的海外市场网络,为客户提供包括境外账户与结算、境外融资等在内的一系列跨境金融方案,加强境内外联动,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帮助海外企业“走进来”,促进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 抓住金融开放机遇 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2020-09-14
- 深圳三部门联手建立婚姻信息查询机制 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2020-09-11
- 不良贷款压顶:关注类贷款占比仍高 2家上市银行关注类占比超5%2020-09-11
- 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分类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债转股投资计划2020-09-10
- 数字银行卡时代渐近 实体卡面临边缘化?2020-09-10
- 拨备增长吞噬上市银行净利 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逾8600亿元20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