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煤债违约引发连锁反应:海通证券面临劫数 掀开桌底交易的布
投资者网 2020-11-27

  11月24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公告,对永煤控股的自律调查已基本完成。根据相关要求,协会已将永煤控股涉嫌违法违规的线索,移送到证监会。在此之前,永煤控股发行的债券未能按期足额兑付,已构成违约。

  永煤债违约后,协会立马介入调查,并通报海通证券涉嫌参与永煤债的违规行为。监管层高压、迅速的调查进度,让桌下暗中滋生的“勾兑”,开始暴露在聚光灯下。

  这不是海通证券第一次被监管层点名,只不过,永煤债造成的地震,将比先前棘手得多。

  掀开桌底交易的一层布

  11月18日,协会发布公告,称通过调查永煤控股获取的线索结合市场交易信息,发现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券提供帮助,并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根据相关要求,协会要求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开展自律调查。

  协会公开海通证券涉嫌违规的当日,海通证券也发布公告,称将积极配合自律调查、严格执行协会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

  监管者掀开了桌下交易的一层布,布底下暗中滋生的“勾兑”,开始被聚光灯照亮。

  根据存续中的永煤债公告,海通证券未出现在主承销商的名单内。从协会通报海通证券的情况看,也均指向买方行为。这就意味着,深陷永煤债漩涡的,可能为海通证券自营、资管等业务。

  截至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占净资本的比例达181.43%,较去年同期150.5%略有增长。报告期内海通证券的净资本708.45亿元,以此推算,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持有包含债券的固收产品规模,达到1282.3亿元。

  在此之前,海通证券的资管业务,已单独成立了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截至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的资管规模约1.4万亿元,在券业中位于前列。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海通证券涉嫌违规操作永煤债的方式,或为结构化发行。所谓结构化发行,是指融资主体与券商共同认购债券,融资主体确保债券顺利发行,券商可从中赚取通道费。

  对此,《投资者网》就自律调查集中在哪些部门、子公司,以及进展等问题向海通证券的董秘、证券事务代表求证,对方未予置评。

  投行风控频遭点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永煤债风波前,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已被监管层点过名。

  今年9月,证监会通报对海通证券及其两名保代出具警示函。事件起因为海通证券的保代在保荐中国天楹(4.500-0.01-0.22%)的可转债项目时,误算相关数值。

  资料显示,涉事的两名保代先后在2009年、2015年加入海通证券,都有过IPO、定增等重大项目经验。误算数值这样的低级错误,发生在两名资深保代身上,让业界颇为吃惊。

  更早些时候,2016年至2019年,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因保荐项目存在违规行为,先后5次被证监会通报。涉事起因包括原投行部人员违法炒股、保荐项目业绩变脸、尽调期间未勤勉尽责等。

  投行业务成了一道“疤”。尽管近些年海通证券投行业务的收入贡献在逐步加大,今年上半年实现20.6亿元,同比增加21.32%,占总收入比重达11.8%,但接连不断被监管层“点名”,愈发引起业界对其内部风控的担忧。

  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海通证券投行介绍,内部设有投资银行部、并购部、债券部、风险控制总部。其中,风险控制总部还含有内核委员会。

  最重要的投资银行部,负责如IPO的股权保荐项目,业务执行团队共有5个,平行于质量控制部、资本市场部、综合管理部。

  换言之,一个股权保荐项目,海通投行内部是有3道关口把控,即质量控制部、风险控制总部、内核委员会。理论上讲,3道关口下来,保荐项目的风控应该有把握。

  对此,《投资者网》就该文件的真实性,以及为何风险频发屡屡被监管层通报违规等问题向海通证券求证,对方未予置评。

  永煤债风波后如何“渡劫”

  如果说投行业务屡遭点名通报,问责还仅限在投行部门,那么永煤债所引发的地震,或波及整个海通证券的风控体系。

  今年11月19日,协会公告对永煤债的中介机构进行约谈,包括兴业银行(20.4600.050.24%)光大银行(4.400-0.05-1.12%)、中原银行、中诚信国际评级、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等。约谈过程中,协会发现这些机构涉嫌存在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

  相比之下,海通证券被通报涉嫌操纵市场,描述有过之而无不及。海通证券,正面临后王开国、李明山时代的最大“劫数”。

  2014年,瞿秋平出任海通证券总经理,接替了在海通证券工作13年的李明山。此前瞿秋平履职过上海银行(7.9900.030.38%)行长、证监会派出机构工作协调部主任、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部主任。

  两年后,原上海医药(20.2300.000.00%)董事长周杰接替王开国,出任海通证券董事长。至此,海通证券正式迎来新掌门时代。历史上看,海通证券鲜有从外部竞聘高层,很多高管在职时间长达10年以上,在券业以稳定性著称。

  稳定的高管团队,让海通证券在王开国、李明山掌舵期间,完成了A+H股上市,其综合业绩一跃而上,仅次于中信证券(29.6700.371.26%)。换了新掌门人后,虽然海通证券坐稳券业第二把交椅,但身后的国泰君安(18.8000.140.75%),早已虎视眈眈。

  截至今年上半年,海通证券营业收入177.88亿元,同比减少1.58%。同期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分别为267.43亿元、158.12亿元,同比增长22.72%、12.18%。

  而永煤债风波,将海通证券整体的风控问题,暴露在市场面前。根据今年半年报,海通证券董事会下设战略与投资管理、审计、合规与风险管理、提名与薪酬考核等4个委员会。其中,总经理瞿秋平任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对此,《投资者网》就公司是否会因永煤债风波对高管团队进行问责等问题向海通证券求证,对方未予置评。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