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指数”受挫 A股成交额创年内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27

 今年二季度以来,以消费、医药、金融龙头为代表的“茅指数”和以新能源、半导体龙头为代表的“宁指数”出现了分庭抗礼的格局。

  不过在7月26日“茅指数”“宁指数”选择了携手下跌,截至收盘两大指数的跌幅都超过了4%。与“茅指数”重叠度较高的沪深300、上证50指数(3235.67107.300.23%)也大幅下跌,并创下阶段新低。值得一提的是,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1.42万亿元,再次刷新了年内新高,而这也是今年7月以来两市成交额第三次创出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以来,沪深两市已经有多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了1.3万亿元。对此,有分析认为,这可能反映了在6月业绩考核期过了之后,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又开始调仓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数据宝 杨靖制图数据来源:东方财富、数据宝 杨靖制图

 “茅指数”“宁指数”遭重挫

  7月26日,“茅指数”“宁指数”出现携手下跌,截至收盘两大指数的跌幅都超过了4%。具体到细分行业层面,“茅指数”中占比较高的白酒、医药、家电、大金融等行业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不过“宁指数”中占比较高的新能源、半导体仍然较为抗跌,而真正拖累“宁指数”的是医美等行业的大幅下挫。

  对此,有分析认为,医美、医疗行业的大幅下跌是受到了最近外盘教育板块暴跌的拖累。

  此外,市场上与“茅指数”重叠度较高的沪深300、上证50、中证100等指数也大幅下跌,并创下阶段新低。

  值得关注的是,7月26日,北上资金出现了大幅净流出。据Choice数据统计,北上资金净流出规模达128亿元。与此同时,外资持股较为集中的食品饮料、医药、消费服务行业也跌幅居前。

  两市市值最高的个股贵州茅台(1803.910-0.20-0.01%)也罕见下跌超5%。据海通证券(11.6600.040.34%)策略团队统计,2014年以来,贵州茅台单日跌幅超5%共有14次,其中前期已经下跌20%以上后再大跌5%共发生了4次,包括:2015年7月和8月、2018年10月底以及今年7月26日。

  公募基金可能开始调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7月26日盘后多家主流券商的策略团队对市场的大幅下跌发表了观点,多位策略首席分析师认为,26日的大幅下跌与短期的情绪宣泄有关,未来A股的结构性行情特征有望持续。

  例如,较早提出“宁组合”的安信证券策略团队在盘后发布观点指出:“我们认为外资或市场对于有关政策的解读可能存在误读,情绪宣泄不可持续。”

  安信证券策略团队表示,对于A股市场核心赛道而言,我们不认为有合理逻辑可推断未来政策将改变新能源汽车的趋势,改变半导体的趋势,我们也不认为市场应担心未来政策会根本改变中国医疗服务、CXO、次高端与高端白酒的基本面。另外,未来,自主可控是中期难以扭转的大势。安信证券策略团队判断,A股震荡整固之后方向依然是向上,这个阶段主线依然将围绕在高景气的制造升级硬科技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军工等,同时制造升级推动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对医疗消费等领域中期仍然抱积极态度。

  海通证券策略团队发布观点称,市场短期调整,主要是受到部分行业监管政策诱发的情绪恐慌。对市场中期保持乐观,宏观流动性中性、微观资金面充裕,企业ROE依旧在扩张,市场风险偏好处于历史略偏高未过热,这些因素将支撑下半年市场中枢抬高。

  值得一提的是,7月26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42万元,再次刷新了年内新高,而这也是今年7月以来两市成交额第三次创出新高。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7月以来,沪深两市已经有7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了1.2万亿元,并有3个交易日的成交额创出了年内新高,这和去年7月两市成交额迭创新高有些类似。

  而去年下半年,A股的风格出现了一次明显切换,周期板块取代了上半年的消费、医药,成为主流资金追捧的对象。

  某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7月A股成交情况的趋于活跃,可能反映了在6月业绩考核期过了之后,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又开始进行了较为积极的调仓。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