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在《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一书中提到,香港可能是别人的某一种天堂,对于他而言,它却是百分百的现实的,不做无谓的行动与妄想的。
这里的“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香港人务实的态度。在摩登繁华与市井烟火之间,一部分香港人追求向上且务实的现实生活。就像对车辆的偏好一样,宽敞舒适的MPV车型,是很多香港消费者的“心头好”。
对于中国新能源(2.380, -0.02, -0.83%)车企来说,要想在香港喝到品牌国际化的“头啖汤”,势必要与当地的文化、消费偏好做深度的融合。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让香港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在通信、新能源、无人机、机器人(9.820, 0.04, 0.41%)、服装贸易、食品饮料等各个产业产生了深厚的交织,但对于刚刚进入香港市场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如何让品牌与当地的文化深度融合,如何让产品精准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仍然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进入香港市场不易,在香港市场打响知名度,由此起航走向全球更不易。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而言,首先需要摆正心态,不仅要将香港市场视作出海的“桥头堡”,更要将此地作为长期市场进行深耕,以长期主义精神做好品牌的沉淀。
同时,面对非常务实,甚至略显“现实”的消费者,产品力才是能够在当地牢牢立足的根本。这需要积极入港的车企,根据本土化的需求开发产品,并将产品的质量做到扎实可靠。
目前很多国产新能源车企均在积极推动自身的智能化产品入港,这些便捷、灵活的智能化配置,为香港消费者带来了新鲜的体验。而要将这种“引人入胜”的好体验转化为“好口碑”,本质上还是需要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做支撑。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香港的经销商对内地车市的白热化竞争程度已有所耳闻。不少车企也在试图将在内地车市的“内卷”转移到境外。但事实上,过度的内卷并不完全适用于境外市场,特别是那些刚刚开拓的市场,如果采取过于激进的打法,很容易给当地的销售网络布局、产品推广带来负面效应。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来说,“头啖汤”固然很鲜,进入香港市场抢滩国际化阵地固然很重要,但过于激进的布局反而会“烫伤”自己,影响品牌的长期建设。品牌国际化本身就是长期征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推进。敢为人先,争饮“头啖汤”的精神可嘉,但以长情投入,以打造百年老店的心态煲出一锅浓郁鲜美、十里飘香的靓汤也值得鼓舞。
- 新能源车企抢滩香港 谁能饮得品牌国际化“头啖汤”?2024-08-08
- 小鹏汇天获1.5亿美元B1轮融资并启动B2轮:确保飞行汽车量产实现2024-08-06
- 央行 金融监管总局:调整汽车贷款政策,适当减免以旧换新提前结清贷款违约金2024-04-04
- 2023年汽车公司业绩:比亚迪最赚钱,理想营收超过东风集团2024-04-04
- 国务院国资委力挺新能源转型 三大汽车央企积极回应2024-03-21
-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将引发车险降价?业界:车险价格还受出险率等多因素影响2024-03-05